【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一場北風過後,中國華北等地3日撥開霧霾見藍天,但在韓國和日本,西北風刮來的卻是對中國霧霾的抱怨和擔憂——“中國霧霾正隨著西北風襲擊朝鮮半島”、“日本提高警戒級別,環境省擔心中國東北、華北等地攜帶污染物的霧霾隨著西北風飄嚮日本”……在中國平均霧霾天數達到52年來最多的背景下,鄰國這些抱怨增加了很多中國人對空氣污染的焦慮,儘管“襲擊”、“入侵”之類的說法也有些刺耳。而世界輿論已註意到中國採取的行動,但同時認為解決問題需要時間。美國《紐約時報》說,這一過程可能要花上幾十年時間,才能讓情況出現重大轉變,尤其是在污染乃是經濟增長副產品的情室內裝潢況下。
  “霧景觀設計霾比沙塵暴更加危險”
  3日的韓國首爾籠罩在薄霧之中,但霧是白色的,並不是代表著空氣污染的霧霾。韓國國立環境科學研究院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韓國各地591前幾天超標的PM10的數據已經恢復正常,而2日首爾高達120微克每立方米的PM2.5數值,也於3日下降到30至40。韓國紐西斯通訊社3日十分慶幸地報道說,幸虧風向改為東風,才使中國的霧霾沒有越過黃海登陸韓國。
  與此同時,對中國霧霾的抱怨仍不時見諸報端。韓國KBS電視臺3日報道稱,中國的霧霾可以稱作“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氣污染”,目前該污染正持續對朝鮮半島產生影響。從上月29日開始,含有大量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的中國霧霾覆蓋首爾。根據環境部當時測量的結果,首爾大氣中神經性有毒物質“鉛”的含量是平時的8倍,“砷”和“鎳”的含量是平時的4倍,平時根本難得一見的“鉻”也被檢測出來。主要由煤炭燃燒產生的借錢硫化物和氮化物等污染物質達到平常的6倍以上。
  《環球時報》記者在韓國生活的這幾花店年,感覺首爾的空氣比北京要潔凈很多,很少看到霧霾天氣。其實韓國空氣質量變好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初,首爾還因為大氣污染嚴重被評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隨著韓國產業升級和大眾環保意識的提高,首爾以及整個韓國的大氣質量才有了本質性的好轉。根據記者掌握的材料,韓國一年中空氣質量出現問題最多的時候是在冬春兩季,前者有輕微霧霾,後者是沙塵暴,在韓國媒體看來,這兩者都與中國有關。
  “冬季霧霾比春季沙塵暴更加危險”,韓國《朝鮮日報》的報道說,沙塵暴主要來自中國和蒙古國內陸的特定沙漠地區,而霧霾則很難掌握污染物質排放源頭和排放量,無法進行預報。報道援引韓國專家的分析稱,“發生沙塵暴時是泥沙直接飄來,而霧霾則不同,各種化學物質和重金屬成分在陽光的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後,毒性進一步提高。”《朝鮮日報》還稱,韓國PM10濃度一年中最高的時期通常是中國的冬季,即12月至3月。中國霧霾主要來自於北京所在的華北地區,該地區的霧霾冬季隨著西北風移動,最快6小時,最慢一兩天就會越過黃海覆蓋朝鮮半島。有韓國環境專家認為,中國霧霾在經過黃海的過程中會有所稀釋,但40%至50%依然轉移到朝鮮半島。
  在日本,針對可能出現的大氣污染,環境部門已經向國民發出健康警告。《日刊現代》網站11月2日稱,日本氣象協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PM2.5大氣污染將在冬天進一步加劇,並將跨洋傳播,影響日本。根據日本氣象協會給出的大氣污染傳播預測圖,西至九州,東到東北地區的日本列島基本都被覆蓋。由於中國北方冬季供暖開始,燃煤增加導致大氣污染進一步嚴重,而受到西風環流影響,日本處於中國的下風向,根據氣象地理專家,東京農工大學教授畠山史郎的說法,11月份對於日本是“最危險的時期”,直到12月底日本方面都不能降低對於來自中國方面大氣污染的警惕。
  日本富士電視臺報道稱,對於中國秋末冬初驟然提升的大氣污染,日本方面提高了警戒等級。從10月31日開始,中國的PM2.5污染顆粒在日本的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化,除了西面的九州地區之外,從11月初開始,日本關西的近畿地區乃至關東的東京都將受到影響,從而出現PM2.5數值升高的現象。
  跨界大氣污染問題很複雜
  “中國霧霾已經越來越成為韓國的問題,中國應該儘快想辦法治理”、“ 中國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鄰國的感受啊?這種污染物對老人和孩子真的不好”,韓國網民對中國霧霾的抱怨不少,但中國出現嚴重霧霾與韓日PM2.5數值升高有必然的因果聯繫嗎?這目前仍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3日題為“中國多地霧霾嚴重,入侵朝鮮半島”的文章稱,有中國氣象專家稱,由於霧霾和沙塵受全球範圍內的天氣系統影響,不能簡單地將日本和韓國遭遇的霧霾或沙塵說成是“來自中國”。
  有中國氣象專家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霧霾向周邊擴散,主要涉及的是氣溶膠的長距離輸送問題,這個問題很複雜,沒有經過科學調查,不能憑直覺得出結論。還有中國專家認為,PM2.5等顆粒物,在大氣環流過程中有擴散、降解和稀釋的作用,最終將溶解到雲端通過降雨落下,雖然顆粒物、浮沉可以通過強度大的沙塵暴等某一種天氣過程“漂洋過海”,但不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很直接的影響。
  韓國和日本官方對於中國霧霾的影響持謹慎態度。韓國KBS電視臺3日報道稱,該台向韓國環境部索要10月29日測定的27種大氣污染物的詳細數據,遭到婉拒。環境部氣候大氣政策課長鄭福英表示,數據分析和處理仍需要一定時間。該報道抱怨稱,中國霧霾對韓國的侵害越來越嚴重,韓國政府不僅沒有預警機制,反而“私藏”各種檢測報告。
  澳大利亞“每日推想”網站的文章稱,中國空氣污染,尤其是其中細微顆粒物對境外的影響是很難排除的,道理很簡單,中國處於季風帶,而冬季季風是自西向東吹的,這就勢必將中國產生的大氣污染、尤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從中國境內吹向太平洋方向。
  在國際上,有著更明確證據,更嚴重後果的跨國大氣污染案要解決起來也是個難題。《朝鮮日報》稱,韓中日三國今年5月在環境部長會議上決定建立對話機制,但國家之間達成協議很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韓國環境部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美國和加拿大花費十多年時間才證明來自美國的污染物導致加拿大下酸雨。韓國現在只能先預防霧霾。”
  “中國正努力解決問題”
  英國倫敦大學的環保專家安德森3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他並不認為中國的霧霾天氣真的會直接嚴重波及韓日等國,但對於這些國家來說,霧霾天氣的確會影響到他們對中國的信心。安德森認為,中國的霧霾天氣,顯然與該國的快速經濟發展,以及龐大的消費群體有關,這對於中國來說雖然並非是必經之路,但眼下要想做出改變,卻很不容易。
  即使沒有來自鄰國的抱怨,中國也有足夠的動力解決霧霾問題,治理空氣污染更多是自己的事情。德國“天氣”網3日以“中國:霧霾沒有結束”為題報道說,雖然中國的一些城市在發生霧霾時採取非常規措施,但並沒有出現立竿見影的效果。中國70個城市空氣經常性出現霧霾。特別今年中國平均霧霾天數比常年偏多,創下52年來最多紀錄。
  美國《紐約時報》稱,中國政府正著手解決這一問題,最近發佈了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並承諾將加強監管。公眾意識已經大大增強,這是朝著終結危機邁出的必要步驟。不過,其他國家的經驗卻令人沮喪。倫敦就是典型的例子,工業化帶來的長期污染問題在1952年達到極致,釀成了史稱“大煙霧”的災難性事件。哈佛大學專家認為,倫敦當時的污染在嚴重程度上很可能超過北京現在的霧霾,儘管兩者相隔60年,很難進行精確的量化比較。但在“大煙霧”事件發生10年後,又有約700人死於倫敦一場可怕的煙霧。就算到了今天,冒著濃煙的燃煤爐早已從倫敦市中心消失,但空氣污染卻再次浮現。這一次,問題的焦點是汽車排放的尾氣。
  法國“財經”網的文章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韓一邊抱怨中國空氣污染影響本國空氣質量,一邊繼續將中國當作其汽車產業的重要目標市場,韓國近年來從中國汽車市場搶占不少份額,而日本汽車產業在中日關係趨冷的不利形勢下,日前仍宣稱其9月份在華銷售數據較去年同期回升,它們應該明白,空氣污染是沒有國界限制的。
  【環球時報駐韓國、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特約記者 王剛盧昊青木紀雙城陶短房】  (原標題:韓日抱怨“遭中國霧霾入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54omcj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